合家欢瓦厂是安陆琉璃瓦瓦厂环保的领航者
合家欢瓦厂工人正在机器设备末端收集成品琉璃瓦,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产生一丝黑烟。本报记者 黄聪 摄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 黄聪 通讯员 程荣东 杨鹏程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1300年前,诗仙李白在湖北安陆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然而四年前,密集的琉璃瓦厂,使得打算到安陆投资的客商“扭头就走”,这也迫使政府拿出1.6亿元收购琉璃瓦企业。
四年后,告别了传统瓦厂的安陆又依靠什么支撑起实体经济的发展?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在安陆走访发现,琉璃瓦产业已转型升级,企业联手农户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安陆市开拓出了新的“供给面”,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作为湖北首个县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安陆市正依靠着循环开发等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从“青山绿水”中要经济效益。
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气味熏人,一提到砖瓦厂,人们的印象莫过于此。
不过,3月1日,长江商报记者在安陆市棠棣镇桃园村的合家欢陶瓷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
合家欢陶瓷厂紧邻“大天公路”,周边有不少村民居住,整个厂区看不到一根烟囱,也没有半点烟雾。而厂房四周则绿意葱笼,还有些土壤有明显的翻动痕迹。棠棣镇招商办介绍,翻动后的土壤准备栽种绿色植物,大约有10亩地的面积,预计今年便能完工。
在陶瓷厂内,一台长达300多米的生产线正在运转,只有约10名工人在机器设备的末端将瓦片收集、打包,整个生产过程均由工程人员和大型机控设备操作。
实际上,三四年前,安陆市的砖瓦厂仍是烟囱林立、灰雾笼罩。2013年,安陆市拥有17家琉璃瓦厂,日生产能力达40多万片,年产值2.4亿元。巨大的产能一度让安陆占据了湖北九成以上市场份额,从而赢得“中部瓦都”美誉。
然而,当时砖瓦厂采用的均是“人眼看火,人工码坯”的传统生产模式,基本上没有机械化的操作。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瓦厂气味太重,令人喘不过气”、“黑烟笼罩,不敢开窗晾衣”,不少居民表示“瓦都”变成了“烟都”、“雾都”。安陆最大的四星级酒店甚至反映,空气污染太重影响正常经营。
安陆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有企业一看到道路两侧的烟囱,扭头就走。“由于砖瓦厂大多为乡镇企业,如何处理成为了棘手的问题。”
“积重难返”还需“壮士断腕”,2013年起,安陆市斥资1.6亿元,收购城区17家琉璃瓦生产企业,腾笼换鸟实施产业转型。
目前,企业环保设备均已升级并通过环评。合家欢陶瓷厂董事长周光东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企业设备升级前的日产能只有七八万片,而现在达到了23万片,年营收也从原来的近2000万元达到目前的约1.6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设备升级后改变了以前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的状况,目前琉璃瓦片已远销河南、四川、贵州等5省,外销比例达六成。”
近年来,在打造绿色工业的进程中,安陆市先后关停了3家小造纸厂,取缔了6家排放超标企业,关闭了10多家黏土砖瓦窑场。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加快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治理污染则是摆在安陆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3月1日,在安陆市烟店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一块上千亩的农田内,一条条生态渠将各个池塘的死水连通,渠道两旁铺设了多孔砖,种上了水草。
据了解,2015年,我国在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中,组织启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首批选择湖北和江苏两省试点示范。湖北提出《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确定安陆为试点地。
负责烟店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工程师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安陆市总投资2400万元,用生物净化方式截断田间沟渠水污染,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探路。“示范工程全部竣工后,将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氮、磷外排将减少一半以上。”
除了农业污水,秸秆和粪便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作为全国畜牧大市和水稻大市,安陆市不断转换养殖种植模式。
3月2日,长江商报记者在安陆市金日生态能源有限公司看到,整车拖来的秸秆经过流水线的多道工序后,分类转化成了碳化肥料和固化燃料。
金日生态董事长李锦绣说,作为安陆实施秸秆露天禁焚和综合利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企业每年可消化秸秆40余万吨。
据介绍,此前安陆秸秆剩余量逐年增多,露天焚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空气污染。为此,安陆实行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田块的网格化责任工作机制,严控秸秆露天焚烧。目前,安陆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
在安陆市神州畜牧业有限公司,记者放眼望去,500亩的菜地,种植了各类蔬菜,工人们正用水枪喷洒沼液。神州畜牧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年出栏生猪达两万头,粪便和尿液全部通过发酵灭菌处理,产生的沼液通过高压排污泵和排污管道送到菜地,浇灌有机蔬菜。
安陆市宣传部介绍,围绕打造生态、富民农业,该市重点培养优质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四大特色产业。目前,该市累计建成40万亩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德安府”香米、钱冲银杏、安远朴泥果蔬等5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
污染治理好了,如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在安陆市发现,该市在生态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态旅游等领域,开拓出了转型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新“供给面”,贴上了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标签。
一块四四方方、面积近百亩的稻田四周,工人们挖出近4米宽、1.5米深的壕沟,一股股清泉注入沟内……这里是安陆市烟店镇黄棚村稻虾基地,农民们正在抽水蓄水,在道路两旁植树绿化,配套完成防逃及抽水装置,为投放首批虾苗做准备。
去年10月,黄棚村引进润丰农业开发公司,以1200亩地入股,共同打造稻渔共生农业板块。润丰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正在进行稻田蓄水保护工作,“3月份投放种苗,6月份首批产品就能上市,预计一亩地收益能在5000元以上。”
3月2日,长江商报记者在安陆市府河二桥附近的草莓园内看到,不少私家车停在大棚门口,园内游客采摘草莓、拍照合影,不亦乐乎。
“我们这里卖的不仅仅是草莓果实,卖的更是体验过程。”草莓园经营者说。据初步统计,安陆市目前有各类特色农庄400多家,其中生态采摘园达百余个,品种包括葡萄、草莓、蓝莓、西瓜、猕猴桃等40多个,基本能实现一年四季有菜有果可采摘。目前,安陆市年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安陆市委书记刘敏表示,从全省来看,“十二五”末,安陆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二类县市中排名第14位,在孝感市排位第5,离“全省县域经济30强”还有一段距离,“‘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奋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30强。并且要突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定位,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